媒體關注
6月粗鋼日產量首超200萬噸,淡季供給壓力驟升
2011年07月08日08:36 來源:西本資訊
中國證券報? 記者 李曉輝
7月7日,中國鋼鐵工業(yè)協(xié)會旬報統(tǒng)計顯示,6月下旬76家重點企業(yè)粗鋼產量為1692.31萬噸,日均產量為169.23萬噸,較上一旬增產3.21%;據此估算,本旬全國生產粗鋼2018.05萬噸,日均產量為201.8萬噸,首次突破200萬噸。鋼協(xié)數據稱,6月全月全國累計粗鋼日均產量為195.4萬噸。
中物聯(lián)鋼鐵物流專委會副秘書長盛志誠對本報記者表示,盡管近日部分市場鋼材價格出現小幅反彈,但總體漲勢乏力。在供大于求局面加劇,市場資金緊張成為常態(tài)的情況下,短暫反彈過后,國內鋼材市場很可能將重新轉入下跌通道。
粗鋼產量再創(chuàng)新高
有數位業(yè)內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指出,本次鋼協(xié)統(tǒng)計的6月全國累計粗鋼日均產量195.4萬噸有誤。還是以鋼協(xié)6月各旬數據來看,分別為上旬196.74萬噸/日,中旬195.54萬噸/日,下旬201.80萬噸/日。如此算來,6月總共30天,日均產量高達198.02萬噸。
“鋼鐵產量沒有最高只有更高,需求淡季都這么高,以后旺季了得有多大?”一位不愿意具名的業(yè)內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。6月下旬全國粗鋼日均產量刷新歷史新高,年化產量已超過7.3億噸。
在當天中鋼協(xié)的數據中,特別注明“本旬三家企業(yè)未報產量。”中國聯(lián)合鋼鐵網分析師胡正武對本報記者表示,這種情況并不多見。目前是7-8月市場的淡季需求,但鋼廠生產積極性比高,產能上恢復很快,也可能是預計后期市場不好,在當前市場好的時候多生產,多銷售一些。
西本新干線認為,目前國內建筑鋼材廠家利潤仍較為可觀,鋼廠生產熱情高漲。板材廠家生產處于盈虧平衡點附近,為降低成本仍在進一步擴大產量。此外,部分鋼廠為應對三季度的用電高峰,將原計劃6月份進行的檢修推遲到7、8月份進行,也在一定程度刺激了6月份產能的加快釋放。
盛志誠對本報記者表示,目前總體看來市場資金緊張的局面仍沒有緩解,且融資成本面臨進一步上升的壓力。據西本新干線監(jiān)測的數據顯示,7月7日滬大額銀行承兌匯票月貼現利率為7.19‰,較6月21日的6.91‰上升4.05%,是2008年1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。而央行宣布7月7日起再度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0.25個百分點,顯示出貨幣政策依然將抑制通脹作為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。
鋼市期待保障房啟動
業(yè)內分析人士認為, PMI等數據顯示我國經濟增速明顯放緩,目前國內鋼市正處于傳統(tǒng)消費淡季,鋼材市場需求逐步減弱,將加劇國內鋼材市場供大于求的壓力。
不過近期市場多家券商發(fā)布鋼鐵行業(yè)研究報告時,均特別提到下半年保障房投資對于鋼鐵行業(yè)的機會。
齊魯證券發(fā)布的2011年中期鋼鐵策略報告認為,除了傳統(tǒng)的“金九銀十外”,保障房是關注的重點。按往年來看三季度由于雨季和高溫作用,是鋼鐵消費的淡季,而今年由于保障房三季度集中施工,我們預估7-9 月建筑業(yè)粗鋼日消耗量為110、117、119 萬噸,可以對沖其他行業(yè)需求下滑。招商證券(600999,股吧)報告也認為,七月將是因保障房建設長材行情到來的重要時點。
不過作為鋼鐵現貨市場上的一些業(yè)內人士對此并不表示樂觀。盛志誠對本報記者表示,保障房1000萬套,我們測算總共需要4700萬噸左右的鋼材,如果需求集中在少數幾個月釋放,那么需求就很可觀。10-11月是開工最后期間,但如果僅僅是開工,計算打地基需要總量的10%,隨著冬季的到來,實際并不會帶來太多的量。胡正武也對本報記者表示,保障房建設確實是下半年鋼市需求的一大亮點,但是具體能帶來多少實際的銷量,現在上不好做太樂觀的判斷,這取決于各地政府的執(zhí)行力及資金到位情況。
法律提示:本內容系www.portlandfilmacademy.com編輯、整理,轉載需經授權,若需授權必須與西本資訊與作者本人取得聯(lián)系并獲得書面認可,并注明來源。如果私自轉載,西本資訊保留一切追訴的權力,直至追究私自轉載者的法律責任。
相關鏈接 >>
· 2024-08-12《同花順財經》引用西本新干線高級研究員觀點
· 2024-08-12《新浪財經》引用西本新干線高級研究員觀點
· 2024-08-12《上海證券報》引用西本新干線高級研究員觀點
· 2024-03-22《新浪財經》引用西本新干線高級研究員觀點
· 2024-03-22《上海證券報》引用西本新干線高級研究員觀點
· 2024-03-22《同花順財經》引用西本新干線高級研究員觀點
· 2024-03-22《東方財富網》引用西本新干線高級研究員觀點
· 2024-03-13《財經頭條》引用西本新干線高級研究員觀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