媒體關注
《上海證券報》記者采訪西本新干線首席研究員邱躍成
2017年04月24日08:46 來源:西本新干線
美國保護國內鋼鐵業(yè)又有新動作?
20日,美國總統(tǒng)特朗普在白宮簽署一份總統(tǒng)備忘錄,要求商務部部長Wilbur Ross盡快著手調查鋼鐵進口是否威脅美國國家安全。據悉,美國商務部將在270天內完成調查并提出一份包括行動措施建議的報告。如有必要,將采取行動保護美國國家安全、工人和企業(yè)免受外國威脅。
而且,這次調查并非針對中國,是全球性的。
不過,無論結果如何,這對當前中國鋼鐵市場的影響都微乎其微,這是因為經過“孜孜不倦”地對華發(fā)起鋼鐵貿易雙反后,美國從我國進口的鋼材量在近十年急劇下降,我國出口美國鋼材占鋼材出口總量的比例已由2006年的12%下降至2016年的1%,只有區(qū)區(qū)120萬噸。目前東南亞才是我國主要的鋼材出口地區(qū)。
“美國保護鋼鐵業(yè)是出于國家戰(zhàn)略考慮,鋼鐵作為重要的基礎材料,對于國家的軍事、工業(yè)等意義重大?!备呒壏治鰩熚河杀硎荆骸按舜握{查可能會產生一定的示范性作用,或引發(fā)其他國家效仿,但沒有什么實質性影響?!?/p>
受上述消息影響,當天標普500材料板塊漲幅超過1%,AK鋼鐵控股、克里夫天然資源、美國鋼鐵的股價分別暴漲8.6%、8.26%、7.32%。
有趣的是,第二天國內也出現(xiàn)了股市、期市、現(xiàn)貨市場鋼鐵品種齊飄紅。其中,A股黑色金屬板塊整體上漲0.35%,三鋼閩光、方大特鋼、*ST八鋼分別上漲6.2%、4.89%和4.66%;鐵礦、螺紋鋼、熱卷期貨主力合約分別上漲5.97%、3.03%和2.99%。
在此之前,國內鋼鐵價格從3月份高位開始已經持續(xù)下跌一個月,螺紋鋼回吐了前期近20%的漲幅。
對于這次久旱逢甘霖式的價格反彈,業(yè)內人士分析認為原因有多重,但和美國市場是八竿子打不著。中泰證券研究所鋼鐵行業(yè)首席分析師篤慧對記者表示:“這是之前價格跌多了后的正常反彈。前一天央行發(fā)言顯示出監(jiān)管放緩信號,所有商品都出現(xiàn)反彈,宏觀因素導致價格上漲?!?/p>
在他看來,今年行業(yè)需求并不差,一季度鋼市供需格局呈強勢,房地產、制造業(yè)和固定投資等數(shù)據均好于預期。此前下跌是因為市場對經濟預期的弱化,加速了貿易商去庫存?!跋掳肽晷枨罂赡軙壬习肽耆跻恍?,但也不會太差?!?/p>
分析師徐向春則更為樂觀:“周四螺紋期貨盤中大跌后出現(xiàn)V形反彈,周五進一步延續(xù)反彈,市場階段性底部或已經出現(xiàn)?!?/p>
他認為,供需基本面已對價格形成支撐?!笆紫?,一季度需求不錯,尤其是房地產等。其次,供應端的去產能政策仍將貫穿全年,無論是5000萬噸的年度去產能目標,還是全國1億噸的‘地條鋼’退出,都將進一步推進。再加上環(huán)保限產因素,5月份鋼價可能出現(xiàn)反彈?!?/p>
隨著6月底的“地條鋼”清場大限將至,各地正在加快拆除進度。云南省日前表示,確保2017年5月底前取締中頻爐產能551.6萬噸,要求徹底拆除中頻爐主體設備、變壓器、除塵罩、操作平臺及軌道等設施,嚴禁“以停代關”、異地轉移和死灰復燃。此外,江蘇、遼寧、四川等地的中頻爐拆除工作也進展到位。
同時,國家層面的督查即將啟動。據國家發(fā)改委產業(yè)司巡視員夏農介紹,部級聯(lián)席會議將聯(lián)合各部委對“地條鋼”連續(xù)開展兩輪督查:第一輪是對各地“地條鋼”取締拆除重點的專項督查;第二輪是在6月底后進行“地條鋼”清理取締的驗收。
但是,西本新干線高級分析師邱躍成對后市仍有所擔憂:“隨著5、6月份進入淡季,下游需求趨弱,且鐵礦石等供應仍在不斷增加,后市預期悲觀,對鋼價形成壓力,可能會出現(xiàn)二次探底?!?/strong>
法律提示:本內容系www.portlandfilmacademy.com編輯、整理,轉載需經授權,若需授權必須與西本資訊與作者本人取得聯(lián)系并獲得書面認可,并注明來源。如果私自轉載,西本資訊保留一切追訴的權力,直至追究私自轉載者的法律責任。
相關鏈接 >>
· 2024-08-12《同花順財經》引用西本新干線高級研究員觀點
· 2024-08-12《新浪財經》引用西本新干線高級研究員觀點
· 2024-08-12《上海證券報》引用西本新干線高級研究員觀點
· 2024-03-22《新浪財經》引用西本新干線高級研究員觀點
· 2024-03-22《上海證券報》引用西本新干線高級研究員觀點
· 2024-03-22《同花順財經》引用西本新干線高級研究員觀點
· 2024-03-22《東方財富網》引用西本新干線高級研究員觀點
· 2024-03-13《財經頭條》引用西本新干線高級研究員觀點